近日,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首個生態修復項目——茶園大道生態修復及景觀提升工程圓滿完工。昔日雜草叢生、格構縱橫的邊坡變身生態公園,一條“城市綠帶”貫通生態城。
昔日破舊荒廢廠區
變身綠色生態公園
該項目位于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南部,西起南山隧道出口,東至迎龍立交,全長9.6公里,總面積約342.8公頃,整個工程對道路兩側荒裸農林用地、城市公園用地以及道旁50米范圍內綠化用地進行了一體化修復提升,大大提升了周邊的人居環境。

茵畔苦溪公園市民正在玩耍。攝影 郭志如
“原來這里是一片破舊荒廢的廠區,現在成了公園,巴適。”在茵畔苦溪公園散步的王孃孃高興地說,公園內鋪設了步道,還有陽光草坪、康養菜園、雨水花園、兒童游樂區板塊,令人眼前一亮。
與茵畔苦溪公園相似,位于美的工業園旁的工業園地塊也搖身一變,也成了一座生態休閑場所,就算是陰天,也有不少市民來此玩耍。
“含綠量”在不斷增加,“禿斑”也在逐步消除。在茶園大道生態修復及景觀提升工程中,共修復綠化坡地堡坎崖壁5處,美化面積約13000平方米。
現代雨水生態系統
讓綠色不僅是顏色
“不僅要讓荒坡舊地復綠,也要讓城市綠色空間更智慧。”重慶經開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在兩處公園的生態修復中,施工單位運用現代海綿城市雨水生態系統,可以把雨水回收至蓄水模塊中,進行綠植的灌溉,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。
軌道交通&停車設施一應俱全
軌道6號線劉家坪站是從南山隧道進入經開區的第一站,人多、車多、路堵曾是這里的代名詞。經過改造提升后,這里新增了停車場,近期即將開放。
記者看到,停車場區已基本完工,整個停車場寬闊整齊、美觀漂亮,擁有機動停車位104個、充電樁停車位11個、大巴臨時停車位6個、非機動停車位72個。
據了解,停車場開放后,市民可通過預約停車,輕松換乘公共交通出行,不僅節約出行成本,還提升了出行效率。
近年來,重慶經開區認真落實《主城區坡地堡坎崖壁綠化美化實施方案》,努力將坡坎崖建設成為城市“掛毯”,堅持“生態優先”,按照節約優先、保護優先、自然恢復為主,統籌推進島、灣和“一江兩岸”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修復,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長江畫卷正徐徐展開。